現代漢語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2 03:30: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現代漢語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現代漢語論文

現代漢語方言擬聲詞分析論文

一、普通話擬聲詞研究小結

饒勤在首都師范大學學報上發表《現代漢語擬聲詞研究綜述》一文,以《馬氏文通》為始將發表的有關現代漢語擬聲詞的著作論文進行概述。論文將這些擬聲詞研究分為三個階段:1898~1949年、1950~1990年及1990年以后,認為前兩階段“擬聲詞經歷了從附屬于其他詞類到獨立列為一類的過程”,第三階段以熙《潮陽話和北京話重疊式象聲詞的構造》、孟琮《北京話的擬聲詞》和馬慶株《擬聲詞研究》等三篇論文為代表,開拓了將漢語擬聲詞放在語音系統中進行分析的視角。

綜述中圍繞擬聲詞的詞性及其句法功能的問題,認為擬聲詞的詞性問題直接關系到對擬聲詞語法功能的認識。但事實上現代漢語擬聲詞的討論不僅局限于此。正如漢語方言的研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將方言系屬問題作為爭論的焦點,這種一開始就確立了某種方言系屬權威性的作法,會導致其后的調查研究局限在某個框架內,從而限制方言研究的靈活性。真正有價值的研究應將精力放在漢語各方言特別是一些瀕臨消失或者具有混和性質的方言特點的探討上,構建新理論。擬聲詞研究也應如此,詞性問題固然重要,但擬聲詞特殊性質的討論更有意義,因此探討擬聲詞應從多方面角度進行。

就普通話擬聲詞自身結構特點的研究,目前探討的范圍主要有四方面:(1)詞性問題;(2)構詞方式;(3)語音形式結構;(4)修辭功能。而漢語方言擬聲詞的研究多有異同。

二、現代漢語方言擬聲詞的研究

1.現代漢語方言擬聲詞研究的總況。方言擬聲詞研究從80年代才剛起步,至近幾年才逐漸展開,但發表的文章并不多。由李榮主編的《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系列共收集了全國四十多個方言點的詞匯,其中也包括擬聲詞的材料,但并無專門的著作文章對這些方言的擬聲詞進行分析探討。

查看全文

現代漢語教學改革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現代漢語教學改革創新

[論文摘要]針對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現代漢語課程特點和教育對象的特點,探討新形勢下的漢語教學規律,從觀念到實踐明確新時期漢語的教學目的,并提出了一些漢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為了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必須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改革完善,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意識,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現代漢語課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包括語音文字、文學、詞匯、語法、修辭五部分。內容豐富,概念繁多,知識結構復雜。在授課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改進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方法,在理論聯系實際這一基本教學原則的指導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讓學生對現代漢語課產生興趣,使他們通過學習不但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而且理解、分析、運用語言的能力能有所提高,為其將來從事的工作打好基礎。

一、課程定位問題

提起教學改革,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教學方法的改進,這可能對于自然學科很適用,但對于現代漢語就未必適用了。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前現代漢語課程的定位問題還沒解決,即通過現代漢語教學應達到怎樣的目標,以及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等都還沒能得到解決。關于現代漢語課程的專業定位有多種提法,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兩點:一是重視基礎知識、基礎理論與基礎技能(簡稱“三基”)的訓練;重視理解語言、分析語言和運用語言能力(簡稱“三能”)的培養。二是使學生了解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并獲得初步的研究能力。該課程的教學建議指出,這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種帶有共性的抽象性表述導致在現代漢語教學中,一方面教育者盲目施教,不知道到底該教些什么;另一方面學生容易產生“不知道學些什么”的厭倦心理要想改變這一尷尬局面,必須首先明確現代漢語課程的定位目標。我們常常將基礎層定位在“三基”“、三能”上,這本身并沒有錯,但不夠全面。因為這沒有體現其專業特點,導致很多人對現代漢語課程定位產生了誤解,把“現代漢語學”理解為“學習規范的現代漢語”。所以,現代漢語課程定位應該在培養學生“三基”、“三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為培養學生初步的理論意識。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確目標,喚醒其對現代漢語的自覺學習意識,實現認識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從而構建較為系統的現代漢語知識體系。

查看全文

現代漢語語法分析論文

一、運用現代漢語句法知識,進行古今句式比較,正確理解句意

現代漢語中常式句一般表達形式為:

(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補語)

我們可以把現代漢語的常式句作為“標準句式”拿來與文言文的句式進行比較,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古今句式的不同之處。從而識別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確理解和翻譯文言語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裝句”為例來談談這一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文言文的倒裝句,也叫“變式句”,就是句子的表達形式不同于現代漢語“常式句”的句子。

查看全文

現代漢語語法探究論文

一、運用現代漢語句法知識,進行古今句式比較,正確理解句意

現代漢語中常式句一般表達形式為:

(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補語)

我們可以把現代漢語的常式句作為“標準句式”拿來與文言文的句式進行比較,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古今句式的不同之處。從而識別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確理解和翻譯文言語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裝句”為例來談談這一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文言文的倒裝句,也叫“變式句”,就是句子的表達形式不同于現代漢語“常式句”的句子。

查看全文

現代漢語概念論文

提到“體”(aspect),一般認為它是一種語法范疇。《語言與語言學詞典》中說:體是“動詞的一個

語法范疇,用添加前綴、后綴或變化中間元音的方法來表示。‘體’表示的時間概念不多,而是表示所敘述

的動作的類型和動作是否持續。”(第30頁)《語言學和語音學基礎詞典》說:體是“對動詞作語法描述

的一個范疇(與時和語氣一起),主要指語法標志動詞表示持續或表示活動類型的方式。”(第41頁)在

現代漢語中,一部分形容詞也有體的分別,所以《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說:“體的范疇表示動作(

查看全文

現代漢語新詞語來源論文

【摘要】結合改革開放以來的新詞語,本文試對現代漢語的新詞語的來源進行了探索,新詞語主要來自新造詞,賦予舊詞新義和從外部吸收新詞等。

【關鍵詞】新詞語;來源

語言和社會結構處在共變的狀態下,正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巨大變化,使得新詞語以年上千的速度增長。新詞語是指一個新創造的或從其它語言、從本民族的方言詞、古語詞和行業詞中借用過來的詞語,也指一個產生新詞義、新用法的固有詞。本文試對其來源進行了探索。

新詞語的來源是比較寬泛的,概括起來主要分為以下六種:

一、新造詞語

這類詞語在原有構詞材料的基礎上,按照漢語的構詞規律造出新詞新語。比如入世、連鎖店、傳銷、手機、電腦、軟件、啤酒節等,它們多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所占的比重最大。這類詞的構詞大都是采取復合式構詞,表現為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也有一部分是由類似詞綴的語素加在別的語素的前面或后面形成的派生詞,如詞綴“性”就形成了不少新詞語:建設性、可行性、可讀性等。

查看全文

現代漢語語義場分析論文

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在語言科學研究中,語義理應享有與語音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種種

原因,只是在最近三十多年,特別是七十年代以來,語義研究才真正開始得到重視。由于語義研究涉及的內容

很廣,本文不打算也不可能全面展開論述,我們只想就語義研究中比較突出的語義場分析問題,在現代漢語體

系中進行嘗試性的探討。

一語義場的性質

語義場是由語義系統中的一組有關聯的義位組成的、具有一定共同語義特征的聚合體。

查看全文

現代漢語管理論文

[內容]

縱觀九十年現代漢語發展的歷史,現代漢語由研究語言較小的單位——詞法、句法,逐步向研究語言較大的單位——句群、章法、篇法進軍。現行的新教學語法體系則明確地提出了句群的概念。所有這一切,對建立語言的整體觀念,對完善新的語法體系,都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然而,事物的發展常常是不平衡的。教學的實踐使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學生作文時言通句順,幾乎找不出什么語法錯誤。但如果連起來一看,便會發現前言不搭后語,表達抓不住中心,語無倫次,條理不清。略舉一例如下:

①現在的孩子福氣真好,吃的是葷腥,穿的是呢絨。②難怪醫生要大聲正告:獨生子女家長們,孩子不能光靠吃補品過日子。③我可以斷言,這樣的父母多半是望子成龍心切,恨不得一口吃出個大胖子來。④奉勸患有急性病的年輕夫婦們好好讀讀“拔苗助長”的故事,也許能從中吸取點有益的教訓來。

這是一個條理不清、中心不明的句群。句①講“吃葷腥,穿呢絨”,句②急轉“吃補品”,不連貫,也不是因果關系。句③由此而“斷言”為“望子成龍”、“一口吃出個大胖子來”,論據不足。且“龍”和“胖子”的內涵不同,不能并列。句④歸納為“拔苗助長”,不夠準確。再說,“獨生子女家長”不一定全是“患有急性脖的“年輕夫婦”。違反同一律。

學生在運用句群的時候,為什么會出現“東一頭西一棒槌”,思維混亂,抓不住中心的現象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頭腦深處沒有確立句群的觀念。殊不知句群的問題,不僅單純是語法的問題,還涉及到修辭、邏輯乃至寫作的問題。

查看全文

現代漢語語義場分析論文

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在語言科學研究中,語義理應享有與語音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種種

原因,只是在最近三十多年,特別是七十年代以來,語義研究才真正開始得到重視。由于語義研究涉及的內容

很廣,本文不打算也不可能全面展開論述,我們只想就語義研究中比較突出的語義場分析問題,在現代漢語體

系中進行嘗試性的探討。

一語義場的性質

語義場是由語義系統中的一組有關聯的義位組成的、具有一定共同語義特征的聚合體。

查看全文

現代漢語造詞方法探析論文

一、“修辭學造詞法”詮釋

詞匯就其本身而言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而新詞的產生概括的說不外乎兩條途徑:一是構造新詞,二是吸收外來詞。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新的事物、新的現象不斷出現,由此導致了人們的新觀念、新感受的不斷產生,面對這種現象,原有的詞匯難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于是人們便傾向于尋求各種造詞手段來對客觀世界大量的空符號作及時有效的補充。產生新詞新語的方式很多,有新外來詞語的吸收、舊詞語的復活、方言詞語的吸收等等。

二、比喻造詞法

從結構上看,新詞新語里運用比喻這種修辭格的,大體有以下幾類:

⑴、以喻體作修飾成分,本體類屬作中心詞,構成新詞語。如:

龍頭企業拳頭產品窗口行業星火計劃胡子工程尾巴工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