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7 21:37: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有色金屬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論文
由于國內礦產資源、經濟結構分布不均衡,所以各地區有色金屬工業總量規模差距很大。目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總量規模位居前列的省區,大致呈兩種發展模式。一是資源開發型。主要是河南、江西、云南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省區,把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作為支柱產業,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引導,促進了產業發展;二是沿海加工型。主要是江蘇、山東、廣東、浙江等缺乏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優勢省區,由于緊鄰消費市場,主要依靠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大力發展有色金屬加工,產業總量規模也位居國內前列。截至2007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現價工業總產值排名前10位的省區分別是:江蘇(1910.1億元)、河南(1745.8億元)、山東(1597.7億元)、廣東(1576.6億元)、浙江(1416.1億元)、江西(1343.5億元)、云南(1101.4億元)、湖南(970.7億元)、甘肅(799.3億元)和內蒙古(750.0億元)。然而通過對其中部分省區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態勢的分析,就可以探索出一些地區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浙江繼續穩定發展盡管市場波動起伏,但浙江的有色金屬工業繼續穩定發展。2007年全省有色金屬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為185.4億元,主營業務收人為1389.3億元,利潤總額為41.9億元,利稅總額為68.7億元,在我國有色金屬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浙江銅加工的競爭優勢比較突出。全省現有銅加工企業超過3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0余家,產能和產量均占全國三分之一多,是浙江省有色金屬工業的支柱。主要特點有:一是總量規模大,產品種類較為齊全;二是區域特色明顯,并呈現專業化分工趨勢;三是多種所有制成分共存,經濟結構較為合理。現有企業以股份制和民營企業為主;四是一批企業實現了超常規發展,行業龍頭雛形初步顯現;
五是企業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品品種不斷增加,產品質量穩步提高。
浙江省現已經形成了電解鋁及合金生產、鋁材加工、再生回收等相對齊全的鋁工業體系。鋁產品的生產和消費能力均居全國前列。浙江具有發展鋁工業的良好產業環境,與鋁工業密切相關的輕工、機械、房地產等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浙江的汽車、摩托車及自行車配件、
儀器儀表、五金工具等產品生產規模大,需要為其提供高質量的鋁錠及鋁合金做原料。浙江鋁制品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對鋁板帶片產品的需求量大。其金屬家具類產品產量位居全國第二,需要大量型材、管、棒等鋁合金材料。房地產業需要鋁合金門窗、裝飾材、鋁塑板、鋁塑管等建筑型材和鋁箔等產品。相關產業為浙江省發展鋁工業提供了廣闊的消費市場。
有色金屬礦山地質勘查論文
摘要:隨著國家有色金屬事業的不斷發展,有色金屬在開采的過程中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礦業企業也在自身的發展中對地下水勘查工作進行不斷的完善。鑒于此,主要對地下水勘查對于有色金屬礦山的重要性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地下水對有色金屬礦山地質勘查的影響,提出了加強地下水的勘察工作、強化處理地下水影響的技術等措施,旨在為了更好地提升有色金屬礦山地質勘查的質量獻力。
關鍵詞:地下水;有色金屬;礦山;地質勘查
地下水的地質勘查,又稱為水文地質勘查,是有色金屬礦山勘查工作的重要環節。礦山施工人員只有掌握了地下水的勘查工作,才能夠了解當地的水文環境,認清地下水對山體的影響[1]。地下水作為對施工影響最大的因素,加強對地下水勘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程安全。因此,建設工程中的監督管理的發展成為現今較熱的話題,而如何對其進行管理,成為建設工程企業應深思的問題。
1地下水勘查對于有色金屬礦山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穩步發展,我國有色金屬的開采事業在不斷發展,勘測作為在有色金屬開采中重要的一步,一直以來沒有得到相關企業的重視,這樣就導致了在有色金屬的礦山施工中,經常出現地下水涌水等現象[2]。這樣的情況不利于有色金屬的開采工作的施工,如果礦洞因為大量的涌水導致坍塌,會對施工工人的生命造成威脅,給礦業企業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因此,礦業企業對勘察工作越來越重視,必須對施工前的工程選址進行大范圍的地下水勘測,在勘察中注意對過往經驗的吸取,不斷更新自身的勘測方法,通過對巖土與地下水之間的作用進行分析,觀察巖土的物理穩定性,最大程度的為有色金屬礦山的開采工作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2地下水對有色金屬礦山地質勘查的影響
江西有色金屬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探討論文
[摘要]本文簡述了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全省有色金屬行業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要加強宣傳教育和組織領導,編制有色金屬工業“十一五”規劃,增強宏觀調控,加大江銅集團的示范作用以及加大科技投入和優化產業布局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循環經濟;可行性;必要性;對策建議
[“十五”時期,江西有色金屬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417.18億元,工業增加值90億元,利稅總額59.17億元,其中:利潤38.17億元,經濟總量躍進為全省第一大行業。在“十一五”規劃中,江西有色金屬工業提出了沖擊千億元的目標。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倍受關注。江西有色金屬工業要實現下一輪的大發展,只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實現內涵發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進行探討。
一、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必須發展循環經濟
出口退稅調整對有色金屬行業的影響論文
摘要:國家出臺新的出口退稅政策,有色金屬產品是這次退稅率下調的重點,電解銅被增補在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中。有色金屬產品退稅率下調對于有色金屬企業來講是一個利空因素,必然影響各產品在國際和國內的供給量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結合產業政策等方面分析退稅率下調對有色金屬行業影響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出口退稅;調整;有色金屬;資源;循環經濟
出口退(免)稅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對符合一定條件的出口貨物在報關時免征國內或區內間接稅和退還出口貨物在國內或區內生產、流通或出口環節已繳納的間接稅的一項稅收制度。出口退(免)稅是為了平衡稅負,使本國出口貨物與其他國家或地區貨物具有相對平等競爭的稅收條件,這在客觀上有利于發展外向型經濟,增加出口,擴大出口創匯。對出口產品實行退稅是一種國際慣例,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我國從1985年開始實行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退稅政策的實施,對增強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增加就業,保證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限制資源性產品出口,國家五部委聯合發出通知,從2007年7月1日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同時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涉及2831項產品,取消了553項“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降低了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將10項商品的出口退稅改為出口免稅政策。
總體來看,雖然此次調整涉及的金屬品種較多,但真正涉及有色金屬上市公司主營產品的主要是銅、鋁、鋅、錫、鎳、鎢等品種。此次出口退稅的調整,將使相應金屬品種出口量減少,而國內供應量加大,從而對國內價格造成一定的壓力。對有色金屬企業的不同行業將造成偏不同的影響:
(1)鋁金屬此次主要集中在鋁材方面,且總體幅度較小,僅為2-5%,遠沒有之前預計的那么悲觀。
高校先進優秀團體的匯報材料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西部地區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的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長期以來緊密結合西部,特別是甘肅省區域經濟和地方資源特色,立足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研究,形成了健全的本科、碩士、博士的多層次材料、冶金學科高級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多年來,學院依據國家、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科研特色,培養出了一支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研究隊伍,在基礎理論研究,應用開發研究,新產品開發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績,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為國家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學院現從事科研工作教師及技術服務人員9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7人,副高級職稱31人。具有博士學位36人,碩士學位4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2人,國家級專家及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2人,省部級專家13人。
近年來,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在各職能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在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一、學科建設成績斐然
根據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總體要求和學院學科建設的實際,學院認真落實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實現了學院材料與冶金學科發展并舉,并突出學科特色的目標。
2005年,學院成功獲得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突破了我校無一級學科博士點的歷史,提高了學校與學院的辦學層次。同時,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也獲得認定。目前學院已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冶金物理化學與有色金屬冶金2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點、材料加工工程高校教師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從而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后培養的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
高校先進集體事跡匯報材料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西部地區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的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長期以來緊密結合西部,特別是省區域經濟和地方資源特色,立足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研究,形成了健全的本科、碩士、博士的多層次材料、冶金學科高級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多年來,學院依據國家、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科研特色,培養出了一支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研究隊伍,在基礎理論研究,應用開發研究,新產品開發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績,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為國家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學院現從事科研工作教師及技術服務人員9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7人,副高級職稱31人。具有博士學位36人,碩士學位4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人,省特聘科技專家2人,國家級專家及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2人,省部級專家13人。
近年來,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在各職能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在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一、學科建設成績斐然
根據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總體要求和學院學科建設的實際,學院認真落實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實現了學院材料與冶金學科發展并舉,并突出學科特色的目標。
年,學院成功獲得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突破了我校無一級學科博士點的歷史,提高了學校與學院的辦學層次。同時,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也獲得認定。目前學院已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冶金物理化學與有色金屬冶金2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點、材料加工工程高校教師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從而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后培養的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
政工師申報材料
一、本人概況及業務經歷
同志,男,1970年出生,漢族,大學文化,助理工程師,1994年6月畢業于河南農大,1994年7月參加工作。1995年被聘為助理工程師199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小組長。1994年7月——1995年7月在洛陽鋁礦機修車間內燃工段實習。1995年7月——1997年7月該同志任洛陽鋁礦機修車間團支部書記。1997年7月——1999年7月任洛陽鋁礦政工科宣傳干事,1999年7月至今任洛陽鋁礦辦公室秘書。該同志自1995年被聘為助理工程師以來一直從事我礦思想政治工作,由于本人審報政工師,評審時其原專業職務年限可連續計算,該同志已在助理級職務任職達七年。
二、專業理論與業務能力
該同志有很強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刻苦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熟悉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代表思想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懂得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優良傳統,具備一定的歷史、教育、法律等相關知識,熟悉本職工作,有十分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驗,善于做群眾工作,有很好的工作實績。該同志忠誠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思想道德品質優良,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具有較強的研究、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在工作中獨當一面,盡職盡責,勝任本職工作。多次被評為雙文明職工,曾經被評為長鋁公司優秀團干和礦優秀黨員。該同志自1995年被聘為助理級職務以來,不管是任機修團支部書記、政工科宣傳干事,還是任礦辦秘書,各方面工作都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成果和業績
1995年——1997年,該同志任機修車間團支部書記期間,加強支部制度建設和組織建設,制定和推行《機修團支部積分管理制度》,使該團支部青年工作有了很大起色,該支部連續兩年被評為長鋁公司先進團支部,該同志也獲得1996年度長鋁公司優秀共青團干部。同時該同志負責該車間的宣傳報道工作,也連續獲得礦宣傳報道一等獎,得到了礦宣傳部門的關注和賞識。
市生態經濟創建策略的探討論文
[論文摘要]作為典型的資源工業型城市,創建生態開發區是實現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德興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間內的一重大系統工程。要保持德興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必須加強環境建設,發展循環接替產業。隨著經濟發展和資源的緊缺,循環經濟理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并在刨建生態開發區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創建生態開發區的條件和步驟,提出了循環經濟創建生態開發區若干有益的建議。
[論文關鍵詞]生態開發區循環經濟生態文明
德興是一個資源型工礦城市,有色金屬采選業對財政貢獻率達71%。但是長期以來粗放性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了嚴重的環境與資源問題。目前,我市正處在經濟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增長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矛盾越來越大,對生態環境提出了新的嚴峻挑戰。環境承載壓力不斷增大,一些重要資源逐漸枯竭。這些問題將嚴重阻礙德興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建設生態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生態開發區”)是破解這些問題的必然選擇。
1德興市創建生態開發區的戰略意義
1.1順應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決議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和布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國家“十一五”規劃也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列為基本方略。并相繼頒布實施了系列法律法規政策文件江西省較早啟動了循環經濟示范點工作。也相繼出臺了系列政策和地方性法規。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構想,德興已被納入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全國上下已形成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熱潮。在這一背景下,建設生態經濟開發區,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我市實施新型工業化的必然選擇。
民營企業任職的經驗文稿
我總結了近年來,在民營企業任職的經驗和教訓。為什么同樣是一個民營企業,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歸根到底就是一個理念的問題。我說的理念,它不是單一的、孤立的;而是一個系統的,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而總結出來;能夠對實際工作有指導意義的理念。
譬如;我提出來的:“辦企業,必須制度健全、管理科學、善待員工;識才、用才、留住人才”。我講的制度是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的制度;而不是掛在員工脖子上的枷鎖。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崔化劑;而不是不是稀釋劑。我所提出來的東西,是我幾十年從事企業管理工作的經驗;沒有這些理念,不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是辦不好的。我在1994年在中國有色金屬經濟學術討論會上的一篇論文;題目是:“大中型老企業的現狀及其搞活的對策”。在這篇論文中,我查閱了大量國有老企業的資料;總結出了大中型老企業帶有個性和共性的問題;分析了大中型老企業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搞活大中型老企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這些可操作性的辦法,其中就包括了我提出的企業管理的理念。
這些理念,在這次學術討論會上;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認可。但是在實際的企業管理工作中,特別是在一些民營企業中;是無法實現的。他們有制度,但他們的制度是維護自身利益的制度,他們的管理是無法管理而不是依法的科學管理。說到人才。他們要的人才是:百依百順的小綿羊,他們只會點頭哈腰;贏得老板的爽朗笑聲;這叫庸才碰到奴才;成就不了大氣。
我最近到一家民營企業,老板就很開拓;真正把員工當作人,衣、食、住、行;老板記在心中。員工說:我們老板跟著他干,再苦再累也愿意。有的企業老板不會尊重員工;員工提出一些生活問題時,他不是積極力所能及地解決;而是說:我不能包死包埋;這樣的老板能夠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嗎?能夠留住員工嗎?所有我在我的管理理念中,把善待員工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放進去。老板是人,員工也是人;人與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我衷心祝愿民營企業的老板們;總結一下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工作中的教訓;轉變一下觀念,用你的良心留住你優秀員工;把你的企業做大做強!讓你的隊伍不斷壯大。
工業化思想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一五”期間;;工業化;城市化;資源型城市
[論文摘要]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的,其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工業化進程,也對“一五”期間中國資源型城市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這些影響主要包括:工業化思想及其實施推動著資源型城市的演進、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決定著資源型城市的演進路徑、工業化體制的思想規定著資源型城市演進的模式。這些影響在推動資源型城市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資源型城市的發展。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明確指出:“從現在起,開始了由鄉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了城市”,要求全黨“一步一步地學會管理城市”,并將“恢復和發展城市中的生產事業”作為中心任務,而“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圍繞著生產建設這一個中心工作而服務的”。1949年10月,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中財委計劃局下設基建處,主管全國的基本建設和城市建設。新中國成立后,首先從整個工業最薄弱環節人手,重點恢復和發展國計民生急需的礦山、鋼鐵、動力、機器制造等行業,以促進城市發展,使因資源開發而興起和發展的資源型城市由此成為最重要的城市類型。據統計,1952年重點建設的前三類工業城市中,具有明顯資源性特征的資源型城市約為1/3,1954年的比例約為1/3強,代表性資源型城市有包頭、蘭州、太原、大同、鞍山、撫順、富拉爾基、本溪、鶴崗、唐山等。可以說,“一五”期間,在中國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資源型城市的發展為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它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現代化道路上跨出的重大一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的,其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一五”期間中國工業化進程,同時也對中國資源型城市大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一、的工業化思想及其實施推動著
資源型城市的演進
民主革命時期,就提出了中國工業化的歷史任務,他指出,工業是“最有發展、最富于生命力、足以引起一切變化的力量”,是“決定軍事、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宗教這一切東西的”。在《論聯合政府》中,提出了中國工業化的目標:“在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條件獲得之后,中國人民及其政府必須采取切實的步驟,在若干年內逐步地建立重工業和輕工業,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新中國成立之初,貧窮落后的社會面貌、國內反對勢力的顛覆活動危及到新生政權的鞏固與發展,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同我們處于對峙狀態。在這種背景下,不發展現代工業、不進行工業化建設是不可能的,嚴峻的形勢迫切要求建立強大的軍事工業以增強國防力量,曾形象地說:“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在等國家領導人的探索中,1953年擬訂了過渡時期總路線,把“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作為重要內容。1954年9月,在一屆人大通過的《憲法》中,“總路線”被寫入總綱,“工業化”的任務以憲法的形式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