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發展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1 18:23: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園林發展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古典園林發展研究論文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數千年來在中華大地上孕育、生長、并發展成熟。她以自己獨特的形式和內涵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但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中國古典園林怎樣在繼承、發揚民族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滿足當代人的要求值得深思。
關鍵字: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風格;獨樹一幟;挑戰;繼承;發揚;創新
1.中國古典園林簡介:
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周五王時期就有建宮苑的活動,她的形成主要受統治階級的思想及佛道、繪畫、詩詞的藝術影響,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爭奪激烈,國家呈分裂狀態,加之道、佛盛行的影響,產生了玄學,這時的士大夫,或人欲享樂,或潔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導致了自然審美觀的形成,治園特點也多為自然情趣的田園山水。
中國古典園林的構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礎上,鋪以人工的宮,廊、樓、閣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視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思想,特別是詩、詞、繪畫的思想境界。
1.1中國古典園林的本質特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節約型園林發展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風景園林;節約;園林綠化
論文摘要:從堅持生態優先原則、科學制定園林綠化設計、降低園林綠化成本等方面著手,闡述了生態節約型園林綠化體系的構建。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在一些率先富裕起來的地區,園林綠化建設攀比斗富之風愈演愈烈,在追新求異、急功近利的建設思想指導下,各種奇花異草飄洋過海,大樹移栽、反季節栽種和逆境栽植及追求視覺形象的挖湖堆山,甚至填湖造園等屢見不鮮。不科學的園林綠地建設,不僅造成寶貴的水土、植物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造成當地景觀特色的嚴重喪失。因此,建設節約型園林是十分必要的。
節約型園林綠化不是減少園林綠化投入,也不是簡單的降低綠化檔次和水平,而是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從資源集約利用、技術進步、規劃設計和改善管理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綠地的綜合生態效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1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倡導生態節約型綠化體系
按照生態優先的理念,以喬木為主,科學配置植物群落,提高城市人工群落的生物多樣性,營造節約型園林。
園林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滇派園林的現狀;發展滇派園林的對策及措施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克服急燥冒進,將滇派園林經濟納入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逐步實施、政府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大力培植滇派園林產業、政府下大決心,斥資引鳳,強化產業基礎理論研究、應用推廣先進的技術及產品,提高滇派園林對云南省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廣開言路,聚思廣議,發展滇派園林的外延,豐富滇派園林的內涵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一個國家、地區、區域的發展也成為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向全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也成為必然趨勢。謀求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模式,資源的共同開發及可持續利用,對于亟待解決的地區爭端、國際爭端、民族矛盾等政治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從云南的實際出發,分析建立新的產業發展模式,構建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提出的滇派園林發展理念,以期促進云南發展,同時,對國際的和平與發展起到示范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滇派園林;云南經濟;國際化;全球化;可持續發展;區域經濟
當前,國家一方面已經逐漸不再成為圈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柵欄,另外一方面,國家同樣也不再是獨占地區的、民族的長期依存發展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的圍墻。這從當今國際局部地區的不斷沖突中可以看出來。經濟的全球化、國際化,必然導致國家、地區、區域資源在社會發展的開發、保護、利用過程中,也呈全球化、國際化發展的趨勢。這也不難從當今國際紛爭、政治紛爭、經濟紛爭中看出來。資源合理有效可持續的保護、利用、開發在國家、地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當前乃至下個世紀,尋求區域新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建立客觀、合理、有效的發展產業模式,謀求經濟的共同發展、資源的有效利用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1滇派園林的現狀
滇派園林是云南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進程中重要的一環,既體現云南的資源特色,也體現云南的社會生產力量。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高原低緯熱帶亞熱帶溫帶等兼具的邊陲重地,在發展中國經濟的過程中,兼顧云南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從中國近、現代史中不難看出。發展滇派園林也就是居于云南特殊的地域資源提出的,它既是專業理念,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理念。滇派園林是應用云南資源分布的立體性特點,利用云南豐富的生物資源、山水映象和生態元素,參與人類環境修復,滿足人類持續發展的園林、園藝活動,或勞動結果的展現——園林、園藝。園林活動成果,是滿足人類發展的環境需求,而園藝勞動的結果,是滿足人類發展的需要。園林、園藝活動均是以滿足人類自身要求,同時,又兼具發揮環境功能,如在人類發展過程中,除講究各類生物對象的生存需要外,還提出了生物和諧共榮、多樣性、持續性的發展理念,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污染控制、環境規劃與管理、資源適度開發利用和提高持續、科學、發展意識的理念。滇派園林概念的提出,具有全球性、廣泛性、群眾性等特點,以及打破國家、地區范圍,種族、政治、階級劃分的特點。
城市園林綠化現狀與發展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園林綠化;現狀;可持續發展;廬城鎮
論文摘要:闡述了廬城鎮園林綠化建設現狀及表現特點,從資金投入、綠化思路、建管力度、園林景觀、綠化空間、綠化指標以及樹種選擇等方面論述了廬城鎮園林綠化存在的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對策,以期為廬城鎮園林綠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廬城鎮系安徽省廬江縣委、縣政府所在地,總面積163km2,其中城區面積8.7km2,總人口14.36萬人,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長期以來,廬江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規劃造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挖潛補綠”的園林綠化方針,不斷加大對廬城鎮園林綠化事業的投入力度,園林式、花園式的單位、小區、學校層出不窮,使全縣園林綠化工作不斷躍上新臺階,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廬城生態和人居環境,提升了廣大市民的生活質量,促進了廬城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為此,廬江縣于2006年榮獲安徽省省級“園林縣城”的稱號。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及省生態城市建設的方針政策,鞏固和深化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成果,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工作實踐,就廬城鎮的園林綠化工作談一點認識。
1廬城鎮園林綠化建設概況及表現特點
1.1園林綠化現狀
自2003年以來,廬江縣逐漸加大對廬城鎮園林綠化事業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城區綠化面積達356hm2,樹木品種由原來的13個增加到105個,行道樹木總量達1.6萬余株,地被植物面積從零增加到12.15hm2,廬城的綠化覆蓋率增長到29.9%,公共綠地面積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綠樹環繞、綠草成茵、城在綠中”的綠化格局。
園林專業發展管理論文
摘要:社會發展與變革不斷為園林專業的發展提出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機會。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后工業時代都為園林專業領域的擴展,理論體系的形成和評價指標的變革提供了動力,使不同時代的園林各有其鮮明的特色。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空前的城市化進程中,現代中國園林專業必須面對重大的現實問題,放下小農園林思想包袱,走向更廣闊的空間。應在現有專業領域基礎上,努力成為居住社區的總體規劃和設計,自然保護地的規劃,城鄉整體景觀和生態規劃,國土規劃,城市設計,旅游地規劃設計等方面起主導作用,成為維護自然生態過程,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中堅。而對此廣闊的專業潛在領地和挑戰,現代中國園林界是否已有準備?
關鍵詞:園林,城市規劃,生態園林,景觀規劃
*本文據作者在"97中國現代園林研討會"上的報告,1997,1995年清大學建筑學院的應邀學術報告和1997中山市建委應邀報告整理而成。
最近,北京大學科研人員在調查人們為什么遠足去香山時,一位普通退休工人這樣說"我告訴你,我們的家門口實在是無法呆下去了。我們這條街本來是很安靜的,空氣很好,原來街兩旁是大槐樹……現在人行道變成了小作坊,小工廠,各種怪味和嘈雜的鋸鋁合金聲音,使我們難以忍受,小拖拉機燒著柴油,放著黑煙,像烏賊魚一樣穿過我們的門口……實在使我們難以忍受,只好往香山空氣好的地方呆上半天或2-3個小時。"
中國空前的城市化過程使人居環境急劇惡化,相比之下"山水城市""花園城市""生態城市"之類便特別令人向往,其口號也就特別具有感召力。而在此同時,中國現代園林專業的理論幾乎為零(相比之下,關于中國古典園林的欣賞理論卻為數不少),在此形勢下,中國的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活動便潛伏著一種巨大的危險,即盲目性──望文生意地,憑著個人的幻想來構筑"花園"城,并以此來引導大規模的園林建設活動。歷史的教訓已不勝枚舉,發生在眼前的所謂"美化""綠化"活動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嚴酷的環境現實使中國現代園林專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難得的機遇,如何在空前的城市與社會變革時期確立自己的活動空間和發展方向,對本專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下面將從社會變革與園林專業的發展之間的一般性關系著手,探討現代園林專業的特點,并以此分析現代中國園林之現狀和發展之潛在機會。
我國文人園林發展研究論文
摘要:中國園林自唐代出現了詩人和畫家自成一派的“文人園林”以來,經過漫長的、不間斷的發展,乃至現代園林景觀的布局、構景,仍與文學、繪畫緊密結合,蘊涵著被譽為“無聲的詩”和“立體的畫”的美學基礎。“文人園林”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中國園林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
關鍵詞:中國文人園林發展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民族。由文化凝聚積淀的園林景觀,清幽中見畫意,細膩中見詩情,平淡中見蘊藉,變化中見新奇,可謂異彩紛呈,琳瑯滿目。中國園林(主要指中國古典園林)有別于世界其他園林,主要可概括為四大特點: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三、詩畫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蘊。這四大特點是中國園林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主要標志。它們的形成,一方面是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合力。另一方面,從根本上來說,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以及重漸悟、重直覺感知、重綜合推衍的思維方式有著更為直接的關系。而其中,推動園林興盛、園林藝術普及和提高的,乃是一大批文人直接參與園林規劃的結果。他們借鑒文學、繪畫的表現形式,將自身的自然觀和思維方式融入到造園藝術中,賦予園林以深刻的內涵。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們是中國園林風格和特色形成的主體人物。中國園林自唐代出現了詩人和畫家自成一派的“文人園林”以來,經過漫長的、不間斷的發展,乃至現代園林景觀的布局、構景,仍與文學、繪畫緊密結合,蘊涵著被譽為“無聲的詩”和“立體的畫”的美學基礎。“文人園林”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中國園林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
文人園林產生的背景
中國古典園林起源于先秦、兩漢帝王狩獵的“囿”和通神的“臺”。到了魏、晉、南北朝,儒、道、佛、玄諸家爭鳴,彼此闡發。思想的解放促進了藝術領域的開拓,也給予園林很大的影響,造園活動逐漸普及于民間而且升華到藝術創作的境界。這個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史上的一個承前啟后的轉折期。
東漢末,由于社會動蕩不安,普遍流行著消極悲觀的情緒。人們深感“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因此滋長了及時行樂的思想,即使曹操這樣偉大的政治家也不免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魏晉時,士族集團間的明爭暗斗愈演愈烈,斗爭的手段不是豐厚的賞賜就是殘酷的誅殺。于是消極情緒與及時行樂的思想更是有所發展并導致了行動上的兩個極端傾向:貪婪奢侈,玩世不恭。
我國古典園林發展論文
1.中國古典園林簡介:
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周五王時期就有建宮苑的活動,她的形成主要受統治階級的思想及佛道、繪畫、詩詞的藝術影響,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爭奪激烈,國家呈分裂狀態,加之道、佛盛行的影響,產生了玄學,這時的士大夫,或人欲享樂,或潔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導致了自然審美觀的形成,治園特點也多為自然情趣的田園山水。
中國古典園林的構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礎上,鋪以人工的宮,廊、樓、閣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視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思想,特別是詩、詞、繪畫的思想境界。
1.1中國古典園林的本質特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觀類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土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類型,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主體的構成要素。鄉土材料的精工細做,園林景觀的意境表現,是中國我傳統的園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國古典園林強調“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強調“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強調人對自然的認識和感受。
城市園林雨水利用發展論文
摘要:城市園林中的雨水利用對于城市綠地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雨水利用與景觀設計相結合,將成為園林設計的趨勢。從園林中雨水利用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出發,探討了園林中雨水可持續利用的方法,并以浙江喬司植物園為例進行了實例分析,為其他園林景觀中的雨水利用提供范例。
關鍵詞:風景園林;雨水利用;方法探討
國務院2007年12月24日《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目標,要求對各類資源可持續發展利用。在國內水資源緊缺的現狀條件下,園林綠地用水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了園林工作者研究的重點。
園林綠地用水的可持續發展指的是在園林綠地建設和管理的過程中,持續有效地利用一切水資源,以保證園林綠地的服務功能,保持周邊地區乃至區域范圍內良好的生態環境,以促進水的良性循環[1]。
其中,雨水的可持續利用對于城市綠地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雨水利用的景觀設計方法成為了園林設計者進行景觀設計時考慮的重點問題。
1園林中雨水利用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園林綠地用水量大,包括景觀水體用水、植物澆灌用水、道路噴灑用水、管理用水等。傳統利用方式采用自來水和地下水,不僅成本高,而且也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尤其是我國水資源總量先天不足,人口多,人均水資源少。因此,合理利用雨水可以大大節省用水開支,減少地下水的開采。
我國古典園林發展趨勢研究論文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數千年來在中華大地上孕育、生長、并發展成熟。她以自己獨特的形式和內涵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但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中國古典園林怎樣在繼承、發揚民族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滿足當代人的要求值得深思。
關鍵字: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風格;獨樹一幟;挑戰;繼承;發揚;創新
1.中國古典園林簡介:
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周五王時期就有建宮苑的活動,她的形成主要受統治階級的思想及佛道、繪畫、詩詞的藝術影響,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爭奪激烈,國家呈分裂狀態,加之道、佛盛行的影響,產生了玄學,這時的士大夫,或人欲享樂,或潔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導致了自然審美觀的形成,治園特點也多為自然情趣的田園山水。
中國古典園林的構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礎上,鋪以人工的宮,廊、樓、閣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視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思想,特別是詩、詞、繪畫的思想境界。
1.1中國古典園林的本質特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園林發展規劃設計研討論文
[摘要]:文章通過對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我國園林景觀狀態的回憶,來介紹當前風景園林的現狀。園林景觀是一個具備社會、自然、藝術多元功能的綜合體,既要滿足生態、環保、休閑和裝點城市的社會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學特性的自然規律。
[關鍵詞]:現狀;景物;規劃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受傳統園林和前蘇聯城市與居民區綠化以及文化休息公園理論的影響,國力有限,加上我國園林規劃設計業內人士少,僅有個別優秀作品,總體上處于比較初級的水平。而軸線、景區,山水綠地加上傳統的或革新式的園林建筑符號,也成了園林設計的普遍模式。隨著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城市化的進程帶動了全國城市園林設計的繁榮,以公園、綠化廣場為代表的公共綠地逐漸成為城市的現代標志,成為城市環境、生活品質和文化追求的必然要求。城市園林生態、景觀、文化、休憩和減災避險的功能定位,也逐步被業內認同。從傳統園林到城市綠化再到城郊一體化的大地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觀念經過逐步深化與完善,領域也在拓寬。實踐中,設計人員結合國內情況,在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的基礎上吸納國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以順應現代生活的需求,創造了一批好的作品。然而總體上講,要找到既能為群眾喜聞樂見和專家認同,又能成為城市傳世經典之作的還不多。我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有很多值得挖掘。由于景觀形式與地域特征密切相關,所以照搬國外作品是不明智的,既不能讓國人產生共鳴,文化價值也不高。如英國的地域特征是起伏的地形和大片的綠草,因此其園林多為自然式緩坡和疏林草地。英國人在這種景觀中可以找到歸屬感,中國人則不能。文化從傳統中來,是一種精神的延續,簡單用符號來表現遠遠不夠。因此,只有把文化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才能永遠保留其價值。
一、風景園林規劃建設現狀
近年來,在風景園林設計及建設中出現了兩種現象,一是過份追求景觀的新、奇,許多地方曾一哄而上各種微縮景觀、西游記宮、蠟像館等。事實證明,這些為獲得暫時經濟效益而不顧實際,不能使游人產生積極的美感,反而為社會帶來了許多不良的負面效應。另一種傾向是過分追求所謂開放式的時代要求,不惜破壞原有的風景資源,還一味地營造大草坪和低矮植物配置。雖然向西方學習設計富有時代氣息的園林環境是對我國風景園林的有益補充和積極發展,但卻僵化成為一種千篇一律的模式。為了營造這種所謂的大環境,很多地方不惜破壞歷史遺跡,或者把本來別具特色的龍墻、亭臺拆掉,這種重復建設的效果并不一定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還喪失了自己獨特的個性。
二、風景園林設計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