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文化旅游新干線建設

時間:2022-07-16 04:59:13

導語:紹興文化旅游新干線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紹興文化旅游新干線建設

文化與經濟的互動是當今社會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文化要素和人的創造力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要素,這種主導要素的變遷帶動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勃興。文化和經濟融合產生的競爭力,正成為一個國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難以替代的競爭優勢。紹興文化旅游發展優勢明顯、機遇難得,優勢與劣勢共生,機遇與挑戰并存。紹興應充分利用內部資源優勢和外部的有利時機,推動文化旅游迅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互動,是對文化資源保護的一種積極探索,也有助于探索紹興現實的文化創新道路,提高紹興的文化創新力,從而有利于促進紹興經濟結構優化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紹興文化旅游新干線建設的背景分析

“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經濟”,隨著國內旅游業方興未艾的發展,這句話從本質上道出了旅游的真諦。

1.創意經濟的興起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創意經濟悄然興起。創意產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領域之一,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的興起為各國實現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文化旅游正在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生機盎然的旅游形式,成為21世紀旅游業的靈魂。旅游產業也逐步進入軟要素驅動階段,在旅游者需求動態變化的發展背景下,新型旅游產品推出的速率和頻率逐漸加快,創意的力量日顯突出。創意能夠將自然和人文、有形和無形的資源有效地轉化為旅游產業發展的資本,使旅游產業的發展能夠更多地依靠文化資本等軟性要素的驅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2.文化旅游是紹興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文化,是紹興的醉人之酒,紹興最大的優勢就是文化。紹興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孕育了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成為紹興旅游的制高點。從紹興旅游業開發的經驗來看,突出文化主題進行旅游開發營銷十分重要。如柯巖景區近些年來在江浙旅游市場聲名鵲起,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于文化主題自始至終貫穿于旅游產品的開發、營銷之中。國際國內旅游業發展的趨勢和紹興旅游開發實踐告訴我們,發揮歷史文化名城優勢,立足紹興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的獨特景觀,進行以文化內涵為主體的旅游開發和營銷,用人文旅游的理念推動旅游業向更高層次提升,對紹興旅游進行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的挖掘,有利于提高旅游業的產業素質和整體水平,使紹興旅游業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3.建設文化旅游新干線是紹興旅游業創新發展的現實選擇。旅游空間布局的整合是對目的地空間內各組成部分進行優化配置的過程。通過旅游路線的合理組織和多種旅游產品的有效組合所起到的集聚作用,會對旅游者產生比單個產品更強的吸引力。目前,紹興文化旅游資源數量雖多,但空間分散,點多面廣,恰似星星點燈,各景點在空間路徑上未得到有效串聯,缺乏必要的路徑導向,既沒有串珠成線,也沒有聯線成面,更沒有聯面成體,形成不了旅游產品組合開發的整體規模效應。建設“文化旅游新干線”,就是借用鐵路“新干線”的名稱,按一定的主題將這些珍珠串聯起來,以便為游客提供快速便捷的文化旅游服務。

二、紹興文化旅游的發展定位與原因分析

旅游目的地的性質與功能定位反映了一個地區在更大區域層面上的比較優勢和分工地位,體現了旅游發展的戰略方向。文化旅游是紹興旅游的根基和靈魂。作為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紹興的文化旅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人們的旅游消費方式的轉變,觀光游正逐漸被休閑旅游和度假旅游所替代。周邊千島湖、烏鎮、橫店影視城等一批新興大景區的迅速崛起,紹興作為旅游目的地的相對地位在下降。究其原因,筆者以為,旅游發展定位是關鍵所在。1978年國務院批準紹興為對外開放旅游城市,1982年又把紹興列為第一批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2年,紹興市編制完成了第一輪旅游規劃———《紹興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1993-2010》,對指導紹興市旅游業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96—1998年,歷經三年的“創優”,紹興躋身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列;1999年,紹興提出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目標,并編制了全市旅游發展的第二輪規劃———《紹興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00-2020》,規劃提出的紹興旅游發展目標是“把旅游業發展成為紹興市的支柱產業,使紹興市成為國內外聞名的旅游大市”;2000、2001年,紹興旅游圍繞建設“旅游大市”的目標;2002年,圍繞建設“旅游大市”的目標,出臺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03年紹興旅游提出打響“三看”品牌,即“江南歷史看紹興,江南文化看紹興,江南風情看紹興”;2004年繼續圍繞打響“三看”品牌、建設“旅游大市”這個中心,開展面向全國征集紹興旅游形象標志,“夢幻水鄉、人文紹興”、“古越勝地、詩韻水城”等旅游口號被評為紹興旅游主題口號;2005年,提出打造并組織“魅力紹興旅游年”系列活動;2006年,提出“旅游富市”理念,以建設“旅游經濟強市”為中心,開展“休閑江南、古城紹興”的系列活動;2007年,全市旅游繼續樹立“旅游富市”理念,以建設“旅游經濟強市”為目標;2008年提出紹興“全城旅游”總體規劃;2009年紹興作出發展“全城旅游”戰略決策和目標定位,提出要打造“獨具魅力的國際化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城市”;2010年,按照“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要求,圍繞建設“旅游經濟強市和打造文化休閑城市”的總體目標;2011、2012年,繼續圍繞加快建設“特色產業城市、文化休閑城市、生態宜居城市”的“十二五”的總體目標。

縱觀紹興文化旅游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紹興一直重視文化旅游的發展,尤其是對其定位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跟著課本游紹興”等已經成為紹興文化旅游的響亮品牌,紹興的國內外游客量一度居杭州之后,在省內名列第二。2008年6月,由新浪網、新華網、中華網和樂途旅游網共同推出的“文化旅游,你去哪”大型網絡民間調查活動,經一個月的網民投票,紹興得票最高,成為全國首選文化旅游城市。然而,紹興文化旅游發展定位的不確定性,也制約和影響了紹興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響,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旅游形象品牌不清。紹興文化旅游資源太豐富,資源多不容易提煉,以致主題定位難以達成共識,如有人認為紹興應當從“千年古城”入手,有人認為應當打響“東方威尼斯”品牌,也有人認為“人文紹興”才是紹興旅游的最大優勢,可謂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也造成了紹興作為文化古城、旅游名城在國內外客源市場上的品牌缺失和形象模糊。其次,旅游管理體制不順。紹興在文化旅游發展中存在多頭管理和行政規劃條塊分割等現象。市縣二級文物保護與旅游分設,不利于發揮作為政府旅游職能部門的組織、綜合和協調功能,同一景區內景點分割,隸屬于不同部門,不利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營銷,難以發揮整體優勢。目前,紹興市級旅游管理部門主要有紹興旅游管理委員會、紹興市旅游局、紹興市文物局、紹興市旅游集團。由于紹興長期以來形成的市、縣行政區域管理體制上的問題,導致不少景區地域交叉,難以整合,直接影響管理和開發。第三,文化創意策劃不夠。文化創意與旅游產業互動,是對文化資源保護的一種積極探索。然而,“文化之邦”反得“文化之累”,紹興文化旅游節會太多,如紹興黃酒節、蘭亭書法節、水城風情旅游節、魯迅文化藝術節、公祭大禹活動等。而且,文化節會的主次不分,定位飄忽,創意策劃不夠,沒有持之以恒地向國內外主推一個大型節會,因而形不成廣泛影響力。

三、紹興文化旅游新干線建設的路徑選擇

紹興所蘊藏的人文內涵、人文精神是紹興文化旅游發展戰略的靈魂,必須不斷地對紹興的人文資源進行文化內涵的挖掘,不斷地為景點注入文化內涵。當前可重點建設以下八條文化旅游新干線。

1.古越文化新干線。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紹興都有著相應的文化遺存,舜禹遺跡、越國古都、秦漢碑刻、會稽銅鏡、越窯青瓷、唐宋摩崖、明清古宅等都是紹興極具文化品位和觀賞價值的文物遺存。作為越文化的故里,文化內涵豐富,景點價值很高。建設古越文化新干線,深度開發古越文化,挖掘深厚的歷史積淀,展示燦爛的古代文明,以此作為引人注目的紹興文化旅游產品。具體來說,可以重點規劃以下線路:越國古址(府山越王殿、越王臺)———越國王陵(印山大墓)———大禹陵———舜王廟———吼山(越王放狗之地)。在這里,可以讓游客盡情欣賞吳越時期的風云起伏在紹興大地上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和故事傳說,領略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自強不息精神,以及越王劍、青銅鏡等越文化的杰出代表。

2.名人文化新干線。“鑒湖越臺名士鄉”,這是對紹興名人的精辟概括,名人文化是紹興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突出標志。燦若星辰的名士賢達及其留下的眾多人文景觀,在國內外具有強烈的影響力,是紹興文化旅游的一筆巨大財富,應以名人文化為題材,不斷開發出品位較高的優秀旅游新干線。以名人和故居為載體,通過歸類、整理、設計,可以建構的紹興名人文化新干線為:府山—青藤書屋—秋瑾故居—魯迅故居—沈園—祖居—戒珠寺—蔡元培故居—大通學堂。魯迅文化是紹興名人文化新干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環。紹興應深度開發魯迅文化,并以此作為紹興文化旅游的主打品牌。紹興師爺聞名全國,師爺群體的神秘性同樣蘊含著巨大的文化旅游潛力。

3.水鄉文化新干線。水是紹興的靈魂,古城紹興是一座典型的水城。紹興境內河港縱橫,湖泊密布,擁有鑒湖、曹娥江、浦陽江三大水系,素稱“水鄉澤國”。紹興城內,河流交錯,水陌縱橫,古橋座座,顯現一派濃郁的水鄉風光。大禹治水、馬臻開鑒、晉鑿運河、唐修海塘、明治湖網,紹興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與水爭斗的水利史。紹興在發展文化旅游上,應充分利用這種天然的資源優勢,深度開發水鄉文化新干線。如:紹興內河水上觀光游:城市廣場—子城河—府河—魯迅路河—環城河—八字橋直街河—長橋直街河—蕭山街河;紹興古橋觀光游:寶珠橋—鳳儀橋—八字橋—廣寧橋—小江橋—光相橋—謝公橋;外河觀光游:古運河———鑒湖———東湖———若耶溪等。坐游船游古環城河是其中重要線路,游客可以沿途欣賞新建的稽山園、鑒水苑、治水廣場等,還有獨具紹興特色的石橋等。烏篷船是水城紹興一個傳統的交通工具,也是一個獨特的旅游形象,更是一個迷人的文化載體。游客乘坐烏篷船,既可以游覽沿途各景點,又能領略“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

4.戲曲文化新干線。紹興戲曲傳統綿長,曾擁有越劇、紹劇、新昌調腔、諸暨西路亂彈、紹興目連戲等五大劇種,以及紹興平湖調、紹興蓮花落、紹興鸚哥戲、紹興詞調、紹興宣卷等五大曲種,紹興素有“戲曲之鄉”的美譽。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中國女子越劇誕生地施家岙村正吸引全國越劇“粉絲”的到訪和旅游。越劇的根在這里,圍繞越劇可以建設“越劇尋蹤新干線”:越劇藝術中心(越劇博物館)———越劇之家(嵊州越劇藝術學校)———剡溪漂流———中國女子越劇誕生地甘霖鎮施家岙村。另外,還可結合紹興豐富的戲曲文化資源,建造一個大型的“戲曲園’,有戲曲場景的再現,真人的現場表演,甚至可以讓戲曲愛好者一同參與其中,增強該“戲曲園”的可看性、可娛性。曾被總理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梁祝》,魯迅小說中的“社戲”場景,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場景等,紹興開發戲曲主題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5.黃酒文化新干線。“汲取門前鑒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紹興酒是全國黃酒之冠。紹興黃酒不但歷史悠久,影響面廣,而且以深厚的酒文化為廣大游客所青睞。傳統黃酒的釀造工藝、酒具、酒德、酒典、酒聯、酒史、黃酒與書法、黃酒與名人、黃酒與鑒湖、紹興老字號酒店、紹興黃酒博物館等等,都蘊含著豐富的酒文化。圍繞酒文化,可以建設的“紹興黃酒文化新干線”為:鑒湖探源———十里湖塘———東風酒廠———東浦古鎮酒坊———黃酒博物館———古越龍山中央酒庫文化長廊。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更是讓眾多外地朋友情有獨鐘,“一杯在手,淺酌豪飲”已成了許多外地游客游紹興的一大快事。要充分利用黃酒節,開展做酒、品酒、購酒、祭酒神等活動,創造游客參與、體驗的環境,讓游客置身在酒城的濃濃氛圍中。

6.書畫文化新干線。紹興不僅“無處無書畫”,而且“無物不可入書畫”。從先秦至近現代,紹興書畫名家迭出,名作云集。中國書畫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如:王羲之、王獻之、智永、虞世南、賀知章、陸游、王冕、楊維楨、徐文長、趙之謙等,均出自紹興。紹興因此而被稱為“中國書畫之鄉”、“中國書法名城”。可以借助我市豐富的特產以及規模龐大的書畫家這一特殊群體,在特定時期組織一些書畫大賽、書畫展銷會、書畫藝術交流會等活動,不斷提高我市書畫旅游品牌知名度。“紹興書畫文化新干線”的建設可以規劃為:戒珠寺(王羲之故宅)———書法圣地蘭亭———蘭亭書法藝術學院———青藤書屋(徐渭故宅)等。在文化旅游如火如荼,書畫藝術備受矚目的今天,我市應借中國蘭亭書法節等打響“書畫牌”,做大書畫產業,通過發展書畫之旅來實現此目標。

7.宗教文化新干線。紹興系多種宗教并存、群眾宗教信仰多樣之地,宗教遺跡源遠流長。紹興高僧輩出,名剎林立。紹興會稽山核心景區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并存,香爐峰、大善寺以奇峰、名寺著稱佛教界。唐代,越州成為江南佛教活動的重要場地和對外交流的驛站。目前,紹興仍擁有一批有廣泛影響的寺廟,建設紹興“宗教文化新干線”的設想如下:戒珠寺(紹興城區蕺山南麓)———爐峰禪寺(紹興城東南稽山門外)———云門寺(紹興城區東南秦望山麓)———會稽刻石(紹興城區東南秦望山麓)———平陽寺(紹興平水鎮)———羊山石佛寺(紹興齊賢鎮)———大佛寺(新昌南明山)———龍華寺(諸暨城關鎮)———五泄禪寺(諸暨五泄鎮)等。

8.時尚文化新干線。紡織品、服裝、珍珠工藝、領帶等既是紹興的傳統特色產業,又是時尚文化建設的重要依托。中國輕紡城是亞洲最大的紡織品集散地,開展紹興紡織文化之旅,建設中國紡織博物館,讓游客了解中國紡織史,體驗紡織品的面料設計,工藝水平,制作流程,服裝藝術等,同時在輕紡市場享受購物的樂趣。諸暨山下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珍珠養殖基地,也是中國最大的淡水珍珠的交易市場,有得天獨厚的珍珠旅游條件。可讓游客到養殖基地體驗珍珠的采摘,到加工場所參觀珍珠飾品的加工程序,學習珍珠的鑒賞,到珍珠市場,購買喜歡的飾品,借此做大珍珠文化旅游。嵊州中國領帶城是全球最大的領帶批發市場,領帶城內設領帶批發交易區、領帶精品展示展銷區和領帶博物館,被稱為“中國領帶名城”。要升級和完善紡織品、服裝、珍珠工藝、領帶等產品的創意設計,努力打造紹興時尚文化生產展示基地。“時尚文化新干線”的建設可以規劃為:中國輕紡城(紹興縣柯橋)———國際珠寶交易市場(諸暨市山下湖)———中國領帶城(嵊州市)。當然,利用紹興特有的文化資源優勢,借助文化旅游新干線的建設思路,紹興還有許多文章可做,如民俗文化新干線、茶葉文化新干線、古橋文化新干線、蘭文化新干線、紹興歷代文學家新干線、紹興歷代教育家新干線、紹興歷代狀元新干線、紹興籍院士新干線、紹興近代歷史人物新干線、紹興籍革命家新干線等。

四、紹興文化旅游新干線建設的對策思考

紹興文化旅游新干線建設的路徑已經明晰,如何建設好各條文化旅游新干線,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課題。筆者以為,根據當前的現實,可以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加強規劃整合,全面謀劃文化旅游新思路。

1.積極發揮政府的組織和引導作用。要對文化旅游實行統一規劃、分頭建設,統一營銷、互相支持,實現全市旅游“一盤棋”。整合利用紹興旅游資源,充分借助我市良好的文化資源與信息集成優勢,通過空間、政策等手段,將空間上孤立分散的景點相互溝通并包裝起來,通過旅游線路的合理組織與設計,將各旅游產品串聯起來,提供多元化的旅游組合產品,形成多種旅游產品互相配合、適當分工的旅游開發新格局。以特色文化脈絡作為紹興旅游線路組織的主線,著力組織好文化旅游新干線建設,從而實現從單一的專題游向精品化、混合型旅游線路的有效轉變。要通過規劃,引導專題博物館體現豐富的紹興特色,如建設“蘭文化博物館”、“紹興民間工藝博物館”、“紹興戲曲博物館”、“紹興師爺文化館”、“紹興紡織博物館”等。

2.合理組織多元化的旅游交通系統。要合理組織交通,形成由步行、自行車、人力車及公共交通等組成的多元化的旅游出行系統。可根據不同類型游客的需求,推出不同有效期、不同服務對象、不同服務內容的紹興“一卡通”。積極開辟為各條文化旅游新干線服務的專用游覽交通線,在沿線重要景區景點設立停靠站,游客持紹興“一卡通”可自由上下,一個景點一個景點連續而自由地游覽。要加強各條文化旅游新干線沿線道路網絡建設,完善風景名勝區、休閑度假區、公園的景區旅游專用道,形成可達性高、方便、安全、舒適的步行網絡和步行配套設施。基于城內河道成網,且大都旅游點都臨近河道的特點,亦可開辟具有紹興水鄉、橋鄉特色的水上旅游線,再現“東方威尼斯”的獨特情調。

3.發揮整體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旅游產品的開發并非僅僅是單個旅游景點的包裝,而應把整個城市作為開發對象進行整體經營。要充分發揮紹興市旅游體制的優勢,構筑紹興大旅游格局。形成精品匯聚、時空貫通、密切聯系的旅游目標體系,有利于游客在短時間內形成強烈的旅游體驗,實現旅游產品的合理組合,發揮整體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要沖破不同經濟主體條塊分割和縣域封鎖的限制,走全紹興旅游合作發展之路。只有構筑大紹興旅游,才能拉長旅游線路,增加旅客在紹逗留時間,從根本上解決紹興留不住游客的瓶頸。

(二)加強特色宣傳,努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

1.創建特色鮮明文化旅游形象。特色化是旅游開發的成功之道,特色是旅游業得以生存、發展的保障。紹興創建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是吸引游客的最關鍵因素。古城紹興,以其人杰地靈,文化發達,風情萬種以及水鄉、橋鄉、酒鄉的特色而蜚聲于海內外。努力構筑城市形象和旅游特色的代表性區域特色,是紹興文化旅游業的靈魂和生命力所在。要通過深化和拓展它豐富的古城文化旅游資源的特色,使紹興文化旅游業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之中立于不敗之地。紹興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吸引游人來紹旅游的原動力,也是紹興旅游賴以生存的基礎。

2.切實加強文化旅游宣傳促銷。要加大宣傳力度,要以“旅游過境地向旅游終端目的地的根本轉變”為宣傳目標,以宣傳各類文化遺產精華為重點,傾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要主動接軌大上海,努力吸引上海人遠離現代大都市的喧鬧,來到紹興體味這座古老城市的文化魅力。要接軌杭州,到杭州市場開展文化營銷,吸引到杭州的游客延長游線,使紹興逐漸從一個游客大量過往途徑目的地向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方向發展。要接軌南京、蘇州、無錫等周邊城市,利用吳越文化同源的優勢,吸引江蘇人來紹興文化尋蹤游,開發與這些城市的宣傳互動,客源互送活動。要積極與寧波、舟山等地開展區域合作,加強聯動,提高浙東旅游線的競爭力。

3.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嶄新亮點。紹興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市,旅游業起步較早,現已形成了“跟著課本游紹興”等旅游品牌,并在國內外客源市場開發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知名度正在不斷提高。要確立紹興文化旅游標志,不斷打造新的文化旅游亮點和品牌。如將紹興歷史上著名的師爺和尚存的故居作一整理,建立規模較大、內容完整的師爺博物館,做大紹興師爺之旅;開設以購酒、品酒、評酒等為主的系列酒文化旅游定會引來眾多“酒客”,還可探索創辦中國黃酒職業技術學院;還可將紹興的一些名人軼事運用動漫的形式來演繹,等等。

(三)加大政策扶持,不斷創新文化旅游新模式。

1.制定出臺扶持文化旅游發展的政策意見。要用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資,并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兌現性,在財政貼息、行政審批、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實實在在的支持;要加大財政和國資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力度,發揮政府投入的先導效應,有效提振民營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的信心。我市完成了對旅游管理經營體制的改革,上市公司震元公司正式加盟旅游集團,為文化企業連接股票市場架起了橋梁,我們要積極發揮機制體制優勢,力爭文化產業通過股票市場早日融資。

2.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旅游開發經營機制。要研究制訂和嘗試推行特許經營制度,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資本進入紹興旅游市場,不斷拓寬旅游建設資金來源的渠道,從而有效提高紹興文化旅游產業化發展水平,做大、做強、做優、做特紹興文化旅游產業。要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機構投入為支撐,民間資本投入為重點的多元投融資體系,全面激活文化產業經營機制,促進文化產業的興盛。要鼓勵民營資本、外資、創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投資文化產業。要引入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如擔保公司進入文化產業市場,提高文化企業的授信額度,推動長期穩定投融資機制的形成。

3.不斷加大文化旅游園區和集聚區的建設。要加大園區和基地建設,提高文化產業的集聚度。一是圍繞大禹挖掘禹文化,建設以大禹陵為核心的大禹陵游覽區,把目前大禹陵與香爐峰周邊景區串聯起來,開發建設會稽山大禹陵景區,使其成為市郊最大的集宗教文化、山水文化、歷史文化、休閑文化為一體的大景區。二是圍繞勾踐開發以越國遺址為中心的府山越文化中心,恢復越國遺址,再現越文化中心風情風貌。三是圍繞王羲之挖掘書法文化,擴建蘭亭景區,使蘭亭成為中國書法研究、創作、展示中心,世界書法圣地。四是會稽山風景區的規劃、開發和建設,包括香爐峰、大禹陵、宛委山、若耶溪、會稽湖、秦望山、云門寺、平陽寺、印山、蘭亭、東湖、吼山、宋六陵、舜王廟等主要景點,該區以歷史文化名山為特色,以山景為主,水景為輔。

(四)實施龍頭帶動,著力促進文化旅游新發展。

1.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培育龍頭企業有利于提高生產力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帶動全行業的發展。要努力創造良好的發展氛圍,通過政策引導,培育組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要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準確定位、不斷創新、突出優勢,幫助企業宣傳推介、優化管理、全面提升,進而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示范、集聚、輻射和推動作用,盡快形成復合型、關聯式業態,構建起較為完善的文化產業生態鏈,呈現出以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為核心的園區化、集團化發展模式,并逐漸向外衍生和輻射,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

2.大力加強人才隊伍。業以才興,要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離不開人才。要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為我市文化旅游業大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要大力引進旅游專業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重點是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營銷、電子商務、公司經營管理、旅游商品設計與開發營銷等方面的人才。要大力培養旅游專業人才,依托紹興文理學院、紹興越秀外國語學院等地方院校,發揮它們的學科優勢、專業優勢,開展文化旅游職業教育、職業培訓、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技能鑒定,加快培養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業經營人才、旅游專業技術人才和旅游服務技能人才,全面提升旅游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3.努力促進生態旅游。以紹興江南水鄉為特色,開發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相融合的城市生態旅游。可在原有景區的基礎上,開展各類生態旅游活動,如會稽山百鳥樂園生態度假村、蘭亭國家森林公園、吼山旅游觀光農業園區、柯巖魯鎮民俗文化生態旅游區等,也可以新建一些生態旅游景區,如鏡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城市生態公園、植物園、生態博物館等;紹興城市旅游的生態化從規劃、建設到管理、服務都應全面提高水平。以生態旅游為契機,全面帶動餐飲、賓館、娛樂等第三產業的生態提升;倡導綠色消費,形成新的城市生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