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訓練學生發現疑問
時間:2022-05-07 05:59:00
導語:怎樣訓練學生發現疑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數學教學已從傳統的單純向學生傳授現成的書本知識,轉變為讓學生自主探索,獲取知識。以利促進學生良好思維與創新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開發學生的潛能,使之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及實踐能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動力。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本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圍繞這個問題作了一些初步的嘗試。
一、營造氛圍,鼓勵發現。
傳統的小學課堂,要求學生坐資要端正,發言要舉手,不準隨便講話,嚴格按照老師設計的教學程序進行學習。對于其中個別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生,老師采取的態度往往是不重視,甚至是指責、批評,認為打亂了教學程序。長期下去,逐漸地扼殺了兒童好奇、質疑的天性,造成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傳授,沒有主動地獲取知識。有鑒于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的課堂氣氛,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以平等、寬松的態度,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地發現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時,我首先出示一道準備題:“修一段60千米的公路,甲隊單獨修要10天,乙隊單獨修要15天,現在兩隊合修,需要多少天?“學生解答后,我接著提出一個要求:請同學們任意改變第一個條件的數字來考考老師。這時學生興趣高漲,躍躍欲試,連一些平時上課不愿意發言的同學都敢于提出問題。學生每提出一個數字,我馬上報出答案為”6天“,并讓學生動筆計算,驗證。當學生感到驚訝的時候,我讓學生認真思考,發現其中有什么奧妙?這時候學生提出了自己各種不同的觀點,在老師的引導下,最后統一了一個觀點:各隊單獨修的時間不變,盡管工作總量怎么樣變化,合修的時間保持不變。緊接著,有學生提出:“長60千米”這個具體數量能否去掉。從而引出了例題,并且很快地掌握了“工程問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方法。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由于營造了一個師生間相互平等的氛圍,通過讓學生考考老師,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使他們能夠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問題,以疑激趣,真正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創設情境,誘導發現。
過去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師生一問一答,思路是在老師設定的框架內,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之中,沒有主動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缺乏發現問題的意識,思維僵化,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只能作“收音機”。因此,教學中要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把學生的興奮點轉移到教師所提供的新知識的背景中,從而激發其求知欲。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講故事、猜謎語、比賽游戲等方法提出一些似舊非舊、似新不新的問題,引發認知沖突,激起學生的興趣,誘導其積極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我先出示幾組形式如×的口算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限時口算比賽。比賽完畢后學生都驚奇地發現:“怎么乘積都是1的呢?”“這些題目中的兩個數之間是不是有一定的關系?”這樣一來,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發現了問題,從而能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索,為學習新知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三、操作實踐,幫助發現。
教學中的操作活動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它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由于在操作過程中,手、腦、口多種感觀共同參與活動,因而能夠幫助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問題,促進知識的形成和內化。
例如,教學“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我是先讓學生依次把圓平均分成八、十六、三十二等份,并分別拼成近似的長方形。通過操作、觀察,學生們發現并理解了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的規律。而且還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嘗試,努力尋求不同的拼的方法和拼的結果。結果有些同學還發現能夠拼成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邊形。而且都能夠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顯然,在操作實踐中,能幫助學生們從中發現問題和規律,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拓展了思維。
四、自學討論,從中發現。
對于一些難度不大或者和舊知識有緊密聯系的知識,通過讓學生看書自學,直接從書本中獲取知識,而且通過組織討論,使其彼此啟發,可以從中發現問題,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過程也會加深。
例如,在教學“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自學課本中的例題,學生們很快就發現了“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與以前學過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是相同的這個問題。然后引導他們討論:為什么它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會是相同的?對于這個尋根問底的疑問,推給學生討論。經過同學們的爭論,學生們理解了由于百分數和分數都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它們只是表達形式上的區別,其數量關系是相同的,所以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樣的。這樣既讓學生學會從自學討論中發現問題,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
從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意通過各種渠道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能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從而達到發展思維的目的,才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培養和造就富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 上一篇:詮釋小學自然課的室外教學
- 下一篇:校報面對的難題及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