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類培養方案革新模式
時間:2022-07-31 05:08:10
導語:工商管理類培養方案革新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的應用型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一個重要途徑。為此,筆者依據因材施教、重視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的培養原則,建立了按類招生、按類培養并在學分制下強調基礎能力和應用能力以及個性化發展的工商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一方面,該方案增加了培養分析和方案調整兩大環節,另一方面,在秉承“育人為本、知行統一”辦學理念的基礎上,經過多方論證,形成了學分制下的按類招生、按類培養體制。培養方案設計本培養方案以按類招生、按類培養為核心,即將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四個專業合并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統一制定工商管理類各專業前五學期的培養計劃,構建統一實踐教學平臺,強化基礎課程學習,拓寬專業基礎知識。
從第六學期開始,學生經過對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根據自身興趣和愛好,在導師的引導下,選擇合適的專業方向,完成專業課程學習,實現專業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對于整個培養方案的實施,則主要采用全面的學分制,實行3~6年的彈性學制,學生可在學習期間選專業、選教師、選課程、選進程,提高培養方案的靈活度和個體適應度,優秀的本科生可提前畢業,并在按類招生、按類培養和學分制思想的基礎上,將整體的人才培養過程分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第二課堂三部分。理論教學包含必修和選修兩種課程類型,必修是整個培養過程的核心內容,它不僅包含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且通過開設符合社會需求和具有較強崗位適用性的課程,更加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集中優勢師資力量,強化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而專業課則體現分專業培養的思想和學生的專業志向,實施因材施教,強化個性化培養。選修則采用選修專業基礎課、院級任選課、校級任選課的辦法,拓寬學生的理論知識面,深化學生人文素質和技能培養。針對選修課中學生擇課的盲目性,在校級和院級選修課中規定文、理類課程比例,專業與非專業選課比例,保證選課的成功率和開出率。實踐環節包括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集體實踐四個方面。其中,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中注重應用能力的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課程相對應,它們在按類招生和學分制所構建的體制平臺下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體,保證實踐活動的理論知識支撐,也為學生運用能力、動手能力、決策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等應用能力培養提供保障。另外,在培養方案中將實驗教學分為演示性、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四種類型,確保實驗教學至少有一個設計性或綜合性實驗,并建立實驗室開放制度,為學生驗證創新思維提供實驗環境。課程設計則主要采用分析、設計、實現的方案,讓學生把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之中,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團結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科研創新能力以及各專業系統軟件分析、設計、開發和應用能力。
畢業設計環節主要分為應用型和科研依托型兩種類型,題目“雙向選擇”,答辯采用全盲答辯方式。應用型是畢業設計的主體,通過應用型畢業設計的實施,可培養學生的需求分析能力、面向具體應用的設計能力、應用實施能力;而科研依托型畢業設計雖然在整個畢業設計中占有較少比例,但它為具有較強科研和創新能力的學生提供了更為完整的展示和學習環境,充實完善了學分制下個性化培養方案。集體實踐環節則從基本能力實踐和創新能力實踐兩方面展開對學生的培養,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與競賽,并促進學生將創新思維轉化為學術科研成果,為以后在工作崗位上科研創新積累經驗。第二課堂則以實現教與學交流互動為目標,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的溝通機制。在第二課堂中,通過推動教與學共同參與,采用調研、觀察、探討、社會實踐等方式,強化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培養方案動態優化為了確保培養方案的正確性和實用性,我們制定了培養方案動態優化流程,該流程包含如圖1所示的培養分析、按類招生、學習跟蹤、專業培養、績效反饋、方案調整六個環節,環節之間的聯系和依賴關系為培養方案的完善和優化提供依據。在培養方案制定流程中,培養分析為按類招生提供需求信息,專業培養實現對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強化,績效反饋則從個性培養中歸納普適的良好培養模式,為方案調整提供支撐,而學習追蹤則保證掌握學生的學習成長狀態,及時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指引。
六環節的具體內容如下:(1)培養分析主要是對當年生源結構進行分析,并研討當前企事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科研創新人才的需求;(2)按類招生則是將聯系緊密的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四個專業加以組合,形成招生大類,確定大類的教學、管理、培養方案,強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3)學習跟蹤則是建立學生個人學習狀況跟蹤服務管理平臺,記錄學生各階段的選課、成績、特長、性格、家庭環境等眾多成長因素,構建分類模式,按個人狀況對學生分類,給學生提供培養建議,進而確定按類培養后的專業志向和培養目標,為學生提供成長指引;(4)專業培養是指經過按類培養后,在學生了解相關專業的大體方向后確定個人專業志向,并在專業培養中加強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績效反饋則是回饋優秀畢業生及校友成功人士階段性成果,建立優秀畢業生和在校生的互動機制,從績效反饋中提煉適應市場需求的個體培養模式,為現有培養方案的完善提供數據支撐;(6)方案調整則是根據學習跟蹤和績效反饋成果,組織學術委員會進行論證新培養方案的可行性,更新、完善現有培養方案。配套建設工作為了給工商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提供支撐環境,借助學院在MBA教學和科研活動中與企事業單位建立的廣泛合作關系,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分析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狀況,并優化生源的知識結構和地域結構,為工商管理學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撐。
在師資管理體制上,實施聘約制,通過競聘上崗強化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打破部分高級教師對本科教學的惰性心理,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建立教師進修、培訓、交流機制,培養一專多能的教師人才,為新型培養方案的實施提供良好的師資條件。在教學體制中,進一步鞏固本科評估優秀成果,集成專家認可的培養方案,積極推進學分制,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實現本科教學的個性化培養和彈性化培養,尤其是在教學體制改革中,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嘗試。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開展啟發式教學,與企業共建創新研發中心,建立科技競賽和課外學術活動的長效機制,在聯合研發中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環節,實驗室向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創新的良好環境。
在工程訓練中心建設上,實現由單一金工實習向大工程綜合訓練的轉型,成立工程訓練專家指導委員會,全面負責工程訓練中心的建設和運行;以“打破學科界限,強調基本技能,分層綜合訓練,鼓勵創新實踐,充分體現大工程思想”為建設指導思想,構建由工程技術認知訓練、工程技能訓練和綜合創新訓練組成的三層次工程訓練體系和全面開放的運行機制。拓寬生產實習基地建設渠道,與多家大中型企業(集團)建立良好的院企合作關系和穩定的生產實踐基地,為學生生產實習提供良好的軟硬件條件。在實驗中心建設上,完善和改造實驗儀器設備,設立專項資金投入到實驗環境建設與管理軟件購置,建設企業管理模擬、ERP、會計、數據挖掘等實驗室。在學生管理上,實現學生導師制,讓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深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與輔導員一起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為學生提供一個融洽、和諧的成長環境。結語本文所提出的工商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是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以按類招生、按類培養為核心,在學分制下強調基礎能力和應用能力以及個性化發展的實用型培養方案。
該方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企事業單位的人才需求,拓寬基礎,因材施教,在確保較強的專業選擇靈活度的同時突出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培養與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掌握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能夠在管理領域開展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 上一篇:社會公共管理效率及路徑
- 下一篇:基于文學性語文教學對策